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习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这几天,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这个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热血沸腾,干劲十足。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这些年轻的面孔上得到再一次印证。
这个始建于2004年、只有30人的团队,近些年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据李晓辉介绍,园区核心区面积500亩,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现有科技人员30人。园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技术推广带动、成果转化示范、农业人才培训和休闲旅游观光六大功能,2010年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完成各级科研课题57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900多个,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金立军感到很自豪。和李晓辉一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金立军也是这个年轻团队当中的“大哥级”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建三江人,与一心要留在大城市的其他同学不同,他从上大学那天起就一心想回到家乡,要为家乡农业发展做出贡献。2005年,在哈尔滨的招聘会上看到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招聘信息,他喜出望外,马上决定返回家乡应聘,从此当起了一名化验员。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90后韩帮东时,他冲着记者腼腆地笑着。他说自己不是这个团队中最小的,他努努嘴,指着旁边的李光旭说,他是我们这最小的。李光旭是1995年出生,去年来到园区工作,和韩帮东同样是北大荒第三代的他和小韩有着共识: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后悔。“刚毕业时也有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但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虽然科研工作枯燥乏味,但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尤其是来后,对自己的职责和信念更加坚定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就是我的榜样,他们能踏踏实实做好科研工作,90后也同样能做到。”
同样是90后的还有王宇飞。身为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土壤试验。谈到工作,她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目前她主要负责对土壤中养分含量的试验和化验,最后综合各方数据,对当地土地地力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结论。第二年春播时相关单位便可参照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配方施肥,达到肥料合理利用的效果。
“那天我特别兴奋,见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走进化验室的那一刻,我全然忘记了紧张。”座谈会上,向做演示土壤化验工作的技术员张少波激动地向大家讲述着见面的情景。当王宇飞谈到这次能见到时,这个90后女孩从严肃认真的神情立刻变得兴奋起来,“本来见到十分紧张,可与握手后只觉得浑身都特别温暖,还微笑着冲我点头,那种兴奋的心情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这次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得到的认可使我感到无比自豪,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用我的知识和技能回报这片广袤的黑土地。”
大家争相发言,纷纷表示,的到来是对北大荒农垦农业科研工作的肯定、对农业科研基层工作者的认可,一定要牢记对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压实责任担当,争先创优,担负起“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国家队责任,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给建三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一航母”贡献力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