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期间,李奇微是让志愿军最头疼的对手之一。他创造的“磁性战术”给志愿军战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到了晚年,李奇微回顾这段战争经历,心中感慨万千。在他的著作《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中,他坦然承认了志愿军的英勇和顽强。
作为美军知名将领,李奇微在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之前,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他特别提到,在云山战役中,志愿军卓越的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0年10月底,美韩联军虽然已经侦察到志愿军的行动迹象,但依然没有引起足够警觉,最终遭到了志愿军猛烈且突如其来的袭击。
在志愿军接连不断的猛攻下,南朝鲜第6师被全部歼灭,第2师也遭受重创,美第1军右翼防线因此暴露无遗。
还没等美军做好充分防御准备,志愿军便对位于云山以北的第8骑兵团发动了猛烈进攻,双方激战整整一夜。
美第8骑兵团被从三面围攻,阵地难以坚守,美军司令部不得不下令撤退,但撤退路线早已被敌军截断。
美第5集团军多次试图发动救援行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如果不是美军战机不断对志愿军阵地进行扫射,恐怕第8骑兵团早已全军覆没。
李奇微晚年回忆战争时,多次强调美军在空中和火炮上的优势,他直言:“若非我们拥有空中优势,结局将会更加惨烈。”
然而,美军的突然溃败让撤退变得混乱,第8集团军接到撤退命令时,炮兵部队甚至率先开始撤离。
就在夜晚,一支志愿军连队混入了南朝鲜撤退队伍,在靠近美第8骑兵团3营阵地时吹响冲锋号,战斗迅速爆发,手榴弹的爆炸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美军士兵。
美国士兵迅速穿戴装备,与志愿军展开近身搏斗,双方激烈交战,最终美军勉强击退了敌军。
这场战斗后,美第8骑兵团3营伤亡惨重,天亮时阵地上仅剩约200名战斗力尚存的士兵。
一架美军联络机随后投下传单,告知暂时无空中支援,因为所有战机都在掩护其他部队的撤退。
第8骑兵团3营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撤退,为尽可能保全人员,他们利用坦克冲击南线志愿军阻击阵地。
战斗异常激烈,每辆美军坦克都遭受了至少三次沉重打击,步兵只能祈祷坦克手能够幸运应对。
接下来的两天里,双方反复交锋,白天美军拼命突围,夜晚志愿军全力进攻,最终美军不得不弃伤员撤退。
但这些脱险的士兵很快再次被志愿军包围,关键时刻,美军分散突围,最终只有十几人成功返回友军阵地,其余或阵亡或被俘,一些俘虏后来逃回部队。
李奇微总结这场战役时写道:“志愿军是文明的对手,是坚韧不拔的战士,他们对俘虏表现友善,甚至为我方阵亡者掩埋尸体。”
他的评价并非虚言。在云山战斗期间,美军医疗车曾前往前线拉伤员,途中遇到志愿军士兵,但志愿军并未开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